千年土陶,纠结的手工艺

土陶是人类生活、生存的需要和创新,它以便宜、实惠、实用等优点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。

纯手工土陶制作工艺,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,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古老的传承


土陶制艺古老、简单,却也复杂。


千百年来,土陶工艺一直伴随大众而生。整个程序大致有选土、揉泥、拉坯成型、晾干、上釉、烧制,每个大程序里面又涉及到若干环节,可谓环环相扣。这些做工虽粗放,但纯手工,所以并不简单。

土陶酒坛.png

在选土环节就有选好黄色黏土、除杂质、晒土这些程序。特别是拉坯成型这一程序较为复杂,以一个简单的火炉缸为例,就是先取三斤泥巴,蹬陶轮、棍子赶陶轮(加快陶轮转速)、吃水、捧泥巴、开底、扯筒、糊筒、扯口、提脚板、打光、切底这么多的程序。而这一关中,手感为首位。成品土陶的好坏、厚薄、形状、条纹均在这一关。


土陶源于平民、兴于平民、承于平民。“除了腌菜、泡酒外,我们家里的土陶用品也在减少。”张修明说:“以往家家户户都用的炖盆炉开始被酒精锅挤占,土陶酒罐也被玻璃酒罐等替代。现代的时尚,土陶真的比不了。”


除了市场,传承更是让人纠结。


陶醉人生,人生陶醉。谁都不想土陶文化消失在现代文明中。


分享到